新聞中心
所在位置:首頁 - 新聞中心
金城醫藥(SZ 300233)董事長趙葉青的2017年異常忙碌,雖然在國內外各種會議上來去匆匆,但他總是最認真傾聽者之一。其中,2017亞太經合組織(APEC)工商領導人峰會讓他感悟最深。
“我有幸作為中國創新型企業代表,受邀參會,現場聆聽國家領導人演講,感受強大的‘中國氣場’,深為震撼,備受鼓舞。我認為未來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創新合作將越來越通暢,這也為金城醫藥正在實施的國際化戰略指明了方向,給了我們彎道超車的機會”。
過去三年,金城醫藥一系列的并購令人眼花繚亂,趙葉青說,之前的并購只是打基礎。那么未來金城醫藥的“野心”又有多大呢?
不急于并購
金城醫藥是中小醫藥企業快速擴張壯大的范本。
醫藥行業是資本長期追逐的熱門板塊之一,也因為資本的力量逐漸出現兩極分化,強者恒強,弱者羸弱。
有業內人士評價說,金城醫藥是中小醫藥企業快速擴張壯大的范本。作為一家以醫藥中間體起家的上市公司,在上市后短短幾年內,金城醫藥通過快速產業并購打通醫藥產業鏈,逐步構建起從醫藥中間體、特色原料藥到終端制劑的全產業鏈。
目前公司23家參控股公司的業務范圍涉及生物制藥、頭孢類醫藥中間體、特色原料藥、終端制劑、保健品、新材料等產業領域。
但是,硬幣總有兩面,完善產業鏈的同時,并購也給金城醫藥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挑戰。例如,通過并購,金城醫藥取得的藥品文號有77個,但由于GMP和GSP的重新認證和審核,藥企要為產品付出更大量的精力和資金,有的小企業直接因此灰溜溜退出市場。
“全行業都在經歷洗牌的過程,如果77個文號都保留,投資會很大。但要保留哪些?淘汰哪些?庫存文號怎么二次開發?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”。反思之余,趙葉青表示,未來如果不是資本市場需要,將會慎重考慮在仿制藥平臺并購上下功夫。
“金城醫藥產業鏈平臺已經完備,也不需要通過并購制造沒有實際意義的概念。而且現在醫藥企業一級市場資產泡沫非常大,研發能力強的綜合性企業很難遇到,那些只能生產一兩個仿制藥品種的企業,對我們來說沒有太大價值。”
但是,這并不意味著趙葉青要放慢擴張的腳步。
創新是所有醫藥企業面臨的難題,和同行們一樣,趙葉青時刻關注創新藥的市場,為此,還在北京成立了專注尋找創新醫藥企業的團隊。
“創新藥前期投資高,結果未知性強。倘若是單靠自己研發或是一般的研發合作,要耗費巨大的財力精力,承擔較大的風險,所以我們希望通過一些合作基金,甚至天使投資的方式,獲取到更前沿技術。”趙葉青說,未來將重點關注創新技術的投資合作及并購,包括對傳統藥品的二次開發。
趙葉青認為,“如果說創新藥是黃金,仿制藥二次開發就是沙里淘金,其意義不亞于創新藥”。在做好原有產品的基礎上,開發創新產品,才能保持住投資價值,并使投資效益最大化。
金融是實業發展的最好助力,懂資本運作的醫藥企業家在這個時代更容易脫穎而出,曾有海外留學背景的趙葉青深諳此道。他把創新的眼光放到了國際市場,并借助資本的力量開啟了國際合作之路。
堅定走國際化
懂資本運作的醫藥企業家在這個時代更容易脫穎而出,曾有海外留學背景的趙葉青深諳此道。
趙葉青曾多次表示,2017年是金城醫藥的國際化元年,包括產品和市場的國際化、研發和投資的國際化。
根據媒體之前的報道,早在2016年1月21日,金城醫藥就公告成立金城海創(現為金城方略),構建海外創新藥平臺,積極從歐美等發達國家引進創新品種。
2016年6月,金城醫藥與全球頭孢抗生素龍頭企業意大利 ACS DOBFAR SPA公司,建立了高品質抗生素制劑產業化戰略合作,主營品種包括注射用頭孢唑林鈉、注射用頭孢西丁鈉等。并且已在廣東金城金素新增30畝用地,打造與國際接軌(執行美國FDA標準)的高品質頭孢制劑生產線。
2017年8月1日,金城醫藥動工奠基儀式在中德(中山)生物醫藥產業園核心園區舉行。金城醫藥進一步深化了全球頭孢抗生素龍頭企業意大利ACS DOBFAR公司的合作,籌劃在中德產業園核心區域設立跨境研發合資平臺或研發中心。
2017年11月13日,金城醫藥與金方泓瑞投資發起設立金方恒健股權投資合伙企業,并于12月21日取得《私募投資基金備案證明》,進一步拓寬了集團開展海外授權專利技術及產品引進的渠道。
最讓趙葉青津津樂道的是,金城醫藥正是通過與海外企業創新合作模式,成為了國內首家實現生物制藥谷胱甘肽產業化的制藥企業。業內評價他“以最低的成本、最低的風險,獲得了最好的研發效果”。這也更加堅定了趙葉青走國際化道路的戰略。
“國際一流的制藥公司也要通過收購小公司獲得創新技術,很多創新藥是小公司研發,大公司做出口,而且過程中可能是幾家公司的合作,資本在里面起穿針引線的作用”。趙葉青認為,未來醫藥行業協同配合會越來越明顯,“過去是靠自己產生動能,現在要靠資本產生動能。在醫藥行業,封閉發展是沒有任何前途的。特別是創新藥,只有通過資本手段才能快速鎖定技術,獲得持有權。但是出手之前一定要看清是和誰合作,合作方式如何設計,風險如何控制,甚至要提前想好止損機制。”
通過“實業+資本”雙輪驅動發展模式,趙葉青畫出了一幅大藍圖,他有野心和夢想,卻又異常冷靜。“從現實角度來說,我們想成為一家具有顛覆性意義的企業,近期來看仍相距較遠,但如果以后,能夠攻克某種尚無藥可醫的疾病,我覺得這樣就距離我們的目標更近了。”
和幾年前一樣,趙葉青期待集團能把藥品研發、銷售做好之后,開拓大健康領域。他認為,制藥企業未來一定是要以預防和保健產品、服務為主,消費者將更需要健康管理的方案和保健品結合。
不過目前看,他并沒有急于向大健康領域進軍,但如果有一天金城醫藥公告了與其相關的消息,也許將是資本市場另外一個追逐的故事。
轉自2018年3月《英才》雜志